4月11日,人民銀行發布的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
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3個百分點。
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
“3月份金融數據整體上較為亮眼,M2繼續保持較快增速,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增長強勁,超過預期。”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這表明,隨著前期穩增長、促發展政策效應顯現,市場信心得到明顯提振,有效融資需求加快回升,宏觀經濟恢復態勢更加穩固。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整體看,年初以來,隨著經濟活動逐步回歸正軌,企業復工復產提速,資金需求穩步回暖,帶動一季度金融數據持續走強。展望二季度,隨著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有望繼續保持強勁。但需要關注的是,居民消費動力仍然偏弱,未來應積極優化政策措施,有效提振居民消費意愿,帶動經濟加快回暖。
信貸保持同比多增勢頭結構更趨均衡
數據顯示,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延續靠前發力。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信貸投放順利實現“開門紅”。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3月份信貸同比延續多增,背后是高頻數據顯示,3月份宏觀經濟繼續修復,帶動信貸供需兩旺。3月份全面降準落地以及財政出臺新一批減稅降費措施等,均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進而推動信貸需求升溫。
分部門看,對公貸款仍占主導,居民貸款也有明顯改善,信貸結構更加均衡。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稱,在經濟自身修復和信貸積極投放下,企業復工復產進程加速,工業生產延續回暖態勢,3月份制造業PMI雖較上月小幅回落0.7個百分點至51.9%,但仍處于榮枯線以上;疊加專項債發行提速、降準資金落地,基建配套融資、制造業貸款等領域維持高景氣度,企業貸款尤其是企業中長期貸款仍是當前新增信貸的主要拉動力量。
住戶部門方面,3月份居民信貸改善較為明顯。王青表示,其中,受益于居民消費繼續修復,金融機構大力推動消費類金融產品創新以及個體商戶經營活動恢復,主要由消費貸和經營貸構成的居民短期貸款在3月份同比多增2246億元;同時,3月份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2613億元,多增規模較上月擴大,這一方面源于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另一方面也與當月商品房銷售邊際回暖有關。
社融方面,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3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億元,延續高位,提振3月末社融存量增速較上月末加快0.1個百分點至10%。溫彬分析稱,從結構上看,表內信貸、政府債和企業債融資維持較高規模,成為3月份社融新增的主要支撐。
M2增速保持高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3月末,M2余額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延續高位。董希淼表示,M2增速繼續保持在高位,主要原因在于在需求回升、降準落地等因素支持下,貸款規模再創新高,疊加財政政策靠前發力,銀行貨幣創造能力增強。這表明,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較大。
溫彬也表達了一致觀點,在他看來,一方面,3月份信貸維持同比多增,存款派生能力仍強,且財政政策繼續前置發力,繼續為M2高增長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受去年同期基數相對偏高影響,M2同比增速環比小幅回落。
狹義貨幣(M1)方面,3月末,M1余額67.81萬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M1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受企業短期存款有所回落影響以及目前國內房地產銷售仍處于復蘇階段等因素導致。
董希淼認為,下一步,應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增強政策措施的靈活性、精準性,繼續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加快推動宏觀經濟整體性轉好。從貨幣政策看,應綜合運用包括結構性工具在內的各類貨幣政策工具,長短結合,將流動性更加精準地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